1. 在线咨询
  2. 400-886-9955[全国免费咨询热线]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-886-9955

您的位置:鲲鹏官网 > 正文

  一、巴菲特:放弃20件你想做的事,你才能做好时间管理  

 

       不要感情用事,在投资前,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,不必带有贪婪恐慌感情。

——巴菲特

 

       前段时间看书,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
 

       Mike Flint 是巴菲特私人飞机的驾驶员,在一次和巴菲特探讨职业生涯规划时,巴菲特让Mike Flint写下25个目标,Mike照做了。

 

       之后巴菲特又让他挑选出其中最重要的5件事,这样Mike 就有了两份清单。一份是生涯当中最重要的5件事,另一份是比较重要的20件事。

 

       巴菲特说:“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吧?”

 

       Mike 说:“我知道了,我应该先完成这5个目标,其他20个目标在空闲的时候慢慢完成。

 

       巴菲特说:“错了,另外20件事不是让你慢慢完成的,而是让你尽量避免去做的。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去躲避它们,不去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。

 

       这个故事再次印证了人最宝贵的是注意力的论点,我们需要把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,同时也要学会砍掉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。

 

       在职场上,我们总是会有太多的任务和工作要做,人们经常感慨,事情那么多,根本就做不完嘛

 

       其实想做好时间管理,想要把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好,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

 

        破解方式:

 

       1、只做重要的事

       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难度,但确实很重要。你只有把80%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了真正重要的事情上,才会体现出你的价值。

        2、砍掉不那么重要的事

       事情太多做不完怎么办,大刀阔斧地砍掉吧,两两对比总有一个会被淘汰。要不惜一切代价为重要的事情节省时间,所以狠一点,砍、砍、砍。

       3、学会说不

       学会拒绝被分配的任务,同时也有要学会拒绝自己的欲望。如果你能把重要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,那自然会有拒绝的资本。

 

       所以,如果你的时间管理做得不好,不妨学学巴菲特,列两张清单,然后扔掉一张。

 

2、金融政策的不可能三角  

 

       今年的夏天,雨下的邪乎,热的更邪乎,一切都乱了套。

 

理论:不可能三角,专治政策-精神分裂症

 

 

       去杠杆,实体经济融资顺畅,金融机构不发生系统性风险,当下没有政策能同时满足这三个目标。

 

       举个栗子,当下没有政策能同时满足这三个目标,一个企业负债累累,你去杠杆就是要他少借钱,现在经济这么差,你让他拿什么还,金融机构也不傻。这种有毒资产,谁还敢接,没人接就挤兑。这下杠杆是去彻底了,企业直接崩了,这个时候你又想起要救企业了。人都死了,早干嘛去了?出事了,就都忙着甩锅。

 

“央妈的雨与财爹的河”

 

       权力是要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,出了事甩锅可是门技术活

 

       1.  谁为去杠杆的副作用负责

 

       是央妈处理不当还是财爹长期失职?

 

       2.  谁为经济下行负责

 

       是央妈放水还是财爹减税增支?

 

       3.  谁在真正支持实体经济

 

       是央妈的花式定向还是财爹的精准扶贫

 

       这些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部门之争,本质是宏观调控运行规律的路线之争。现在这个环境,讲政治是对的,但是不能不讲理。就像很多人的择偶标准:

 

       1.心里只有对方一个人

 

       2.身材炸裂、外貌出众

 

       3.温柔体贴,抢着做家务

 

       4.事业独立、家境殷实

 

       就算这些都能达到

 

       人家还能找你?

 

       既然三个目标无法共存,那三选其二总可以吧。

 

       我们过去十年的宏观调控史,就是在这三角中辗转反侧。

“宏观调控政策“悄”然转变”

 

       扩大内需这四个字是在上届(胡温)时代最喜欢的词,背后的逻辑是经济跟人一样,会生病所以得吃药,这个药方就叫做“扩大内需”。

 

       想当年,我们是以加杠杆为荣的。政府加杠杆搞建设,国企行政命令加杠杆扩产能,民企加杠杆搞房地产,金融机构赚加杠杆的钱。那场面,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后来的故事你们熟悉,一朝天子一朝臣。当年怎么运动式加上来的杠杆,现在又要运动式的减下去。

 

 

       政策转的如此突然,如此疯狂,金融一夜之间就变成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了。就算干金融的都是青楼里的妓女,那你不能说来逛窑子的城投平台、房地产企业都是冰清玉洁吧。过去这一年,是金融人大喜大悲的一年,事后看,生娃才是最正确的抉择。

 

       我开玩笑的在讲,如果金融连着三年熊市,那女生现在正好可以“怀孕—生娃—产假”,三年后满血复出,迎接下一个牛市。

 

“重要的会开三遍”

 

      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、精准脱贫、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

 

       金融对经济不是贡献,是风险

 

       过去这一年去杠杆最大的感受是借钱融资还钱难,地方政府借的钱,收税卖地才能还;企业借的钱,得卖出产品才能还;房企借的钱,得房价永远涨才能还。哪那么容易?如果你强行要求去杠杆,还要守住金融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,那就是运动式监管叠加金融机构不作为,那雷就留在实体经济里呗,那些城投债发不出来,AA+的公司债也发不出,小微企业融资难,不是活该吗?

 

       你们就是去杠杆的对象,凭什么让你们融资顺畅?

 

       本来预计要这么紧三年,金融业应该50%的人都失业了,但千算万算,漏算了中美贸易战。

 

今年投资的二三件事

 

       中美贸易战会“常态化”

 

       这是十九大开会时唯一没有“料到”的

 

       中美贸易战一旦开始,就不会结束,做好一代人“常态化”应战的准备

 

       我觉得5年后再看,你会觉得特朗普当选,是天佑中华,在这种背景下,客观上是救了金融业,稳定压倒一切,我们熟悉的那一套又回来了。

 

 

       于是最近我们看到了,央妈定向降准、窗口指导支持垃圾债、资管新规放松、央妈和财爹撕逼,说到底,如果想要同时去杠杆和保证实体经济融资顺利,那央妈必须放水。让那些烂赌鬼能借新还旧续上命,烂账都甩给金融机构,把小银行、信托和券商资管都献祭了。

 

       不可能三角是个逃不过去的劫,去杠杆,实体经济融资顺畅,金融机构不发生系统性风险,三者不可能兼顾。烂账要谁接,铁锅让谁背,这个永恒话题,按照现在的情形往下看,可以敢这么说了:疯狗式监管已经走到尽头,稳杠杆将取代去杠杆成为主流,熬过今年就是遍地黄金。按奈不住的手已经蠢蠢欲动了,未来政策脾气将是反复无常、阴晴不定一会儿松、一会儿紧,一会儿邀请制大力推进,一会儿窗口指导紧急刹车。要慢慢习惯,毕竟央妈、财爹一个出纳、一个会计,哪个都有当家做主的“权力” 

 

       90%覆盖的“定向”降准,年年减税年年增收的减负改革,虎头不知道会不会烂尾的资管新规,不改数字开始改基数的统计局,处于舞台聚光灯下的主角们,从玩弄市场到现在自乱方寸,开始拼演技了。

       (内容来源于互联网)

 

金牌专家与御用律师团队

更多>>
----------------------鲲鹏精彩活动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-----------------鲲鹏荣誉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关闭